桂电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花江论道】第一期:新学期 新征程

作者: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15时02分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确定了“13568”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凝聚了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力量。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学校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贯彻落实OBE理念,实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完善“一院一策”“一部门一责任状”等工作体制,形成了一批办学成果。面对新使命新要求,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学校在官方网站开辟“花江论道”专栏,邀请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畅谈工作理念、经验做法和改革谋划,共同交流经验、碰撞思想,以期在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欢迎各单位、各部门踊跃投稿,稿件要求主题明确、条目清晰,1000字以下为宜,内容发至邮箱:dwxcb@guet.edu.cn,联系人:胡佳媛,电话:13737740735。


第一期    新学期 新征程

9月6日,学校欧冠比赛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了2023年秋季学期工作布置会,布置了本学期重点工作,明确了工作要求。就如何落实本学期和下一阶段工作,本期论坛邀请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院长刘建明,商学院院长张发明,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吴军,教务处处长欧阳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海鸥,校长助理、桂电南宁研究院院长孙希延,立足工作实际谈谈新学期的工作思考。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院长 刘建明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质量兴校战略,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各项工作都向高质量看齐。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课堂、以教为主向能力课堂、以学为主、全面育人转变。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要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一个核心学院,以及学校国防军工科研增长新的第三极。学院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教学和科研为两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思政教育。学院引导鼓励各位教师根据各门专业课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注重课程思政促学习的多元化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课程思政促学习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进行持续改进和调整,更好地促进学院的教学工作。

计科与网安两大学科,相互交融,互相促进。学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及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努力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项目,通过培引壮大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队伍,实现两大学科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学院成立相应学科的工作组,协同两个学科学术委员会的工作,特别是组织凝练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申报材料,做好学科交流及推介工作,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的突破。

持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全力准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本科理论教学方面,要以新专业认证工作为牵引,已认证专业以夯实日常OBE标准为抓手,提升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而言:一、依托学院学科、科研和教学平台,构建学科、专业、企业、科研多元融合培养体系,打造高能通识课程、项目体验式、进阶项目式、校企合作产业课程等多元化课程;二、深入贯彻OBE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主线,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基于OBE理念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修订发布13个院级管理规定,全面落实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三、学院已自主研发了工程认证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会议室预约管理系统等,计划研发线上督导工作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信息系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支持。实践教学方面,以科教协同为抓手,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托学院科研重点实验室,发挥“小学期”实践育人平台作用,打造“产学研”一体两翼的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措施有:一、面向企业实际需求,联合开设“小学期”实践课程。在继续发挥学院“小学期”实践课程培养低年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主动对接行业和产业,引入飞腾、深信服、奇安信等国内顶尖企业,面向国产自主可控,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面向科研主战场,构建科教协同育人体系。整合学院花江慧谷1号楼资源,在一、二楼,设立4个学生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学院3个重点实验室,要求重点实验室构建选拔机制,面向协同育人中心的本科生,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构建“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的科教协同育人体系;三、聚焦重点赛事,构建“产学研”联动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学院竞赛中心组织谋划作用,系统梳理学院相关的重点赛事,引导学生通过竞赛检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有组织科研锻造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学院落实有组织科研体系,纵向课题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组织凝练为牵引,面上青年地区项目为抓手,在确保国家基金面青地项目的基数前提下,做大青基数量,力争面上项目不断线。聚焦国产安全自主可控行业与领域重大需求,重点在密码、网络攻防、装备健康管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军民融合方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动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工各总体所及各军种建立稳固的科研合作关系;积极与央企(大国企)及公安厅、密码局等政府部门开展科研对接,努力拓宽科研合作渠道。坚持多措并举,切实增强青年博士的科研实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构建起年龄层级合理的科研梯队。横向项目以军工和安全项目为牵引,积极与国防领域总体单位、政府主管部门、民口大产业大龙头企业合作。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着眼于建设好教育部B类实验室,申报好同领域中试基地,建成完整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熟化”的产业产品创新链条。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计算机学科ESI全球排名稳步向前,强化国际学术交流及高水平合作,拓宽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及战略视角,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商学院院长 张发明

商学院将以建院30周年为契机,坚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三大协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一主引领”是指要突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两翼驱动”是指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要发挥驱动力;“三大协同”是指协同推进人才兴院战略、学科强院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等三大战略。

学院将超越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下一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适度控制专业数量,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凝练自身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灌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营造和弘扬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充分激发学院活力;重点处理好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的关系,协调好老、中、青三类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从学院发展的全局高度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学院各方面工作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

学院将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化等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争取取得突破: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二是克莱蒙智能金融商学院顺利获批,三是启动商学院的三大国际认证之一且含金量最高的AACSB认证工作,四是专业精简。

人才培养方面。按照OBE理念要求,完善2023级培养方案;做好各专业考核,实施专业预警方案,在未来2-3年力争将专业精简至5-6个左右;打造具有商学院特色的创新实验班,探索实验班运行机制,前期先行探索ACCA实验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研究生毕业标准、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制度、研究生创新项目支持办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改革(该项工作目前已经接近尾声,效果良好)。

学科建设方面。今年是博士点新增申报年份,商学院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目前已经遇到发展瓶颈,即博士点建设。利用好目前商学院已经形成的国内较好学术生态圈,以及广西空白、国内未获批省份学科评估排名第一的良好因素,积极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并争取获批。

师资队伍方面。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探索新型、灵活的用人方式。在广西和学校的人才政策大框架下,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精准引进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博士,探索先柔性后全职的过渡方式引进1-2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家级人才/学科带头人;针对现有人才,尤其是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帮扶计划”,帮助教师实现解决个人发展困难或瓶颈问题。

科学研究方面。利用好学院制定的科研绩效分配方案这一指挥棒,充分发挥学院八大科研团队的实际作用,按照规划目标,在国家级课题、重要学术期刊、出版著作、科研奖励、科研经费、教材数量等方面稳步推进,力争在教育部社科重大/重点课题、国家社科重大/重点课题方面取得突破。

国际合作方面。利用好目前良好发展态势,继续推动克莱蒙智能金融商学院工作,力争顺利获批与招生;启动商学院的三大国际认证之一且含金量最高的AACSB认证工作,实现商学院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 吴军

新学期伊始,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将以“一院一策”目标责任状为工作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学校“13568”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并从科教兴国、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高度出发,聚焦立德树人、青年教师成长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方面工作,助力学院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孔子的《子路篇》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着力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院常抓不懈、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院工作各方面,抓好教师立德树人典型并在学院大力宣传与表彰,营造学院立德树人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本学期,学院将以智能感知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两个新专业为试点,实施全员导师制,并结合教学方案中覆盖课设、毕设内容要求及教师个人科研工作,设计贯穿式项目“芯梦之旅”,对两个专业学生实施“准”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解决教学科研过程中部分教师“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的矛盾,让教师的陪伴浸入学生成长过程,以身垂范、潜移默化,做好领路人。

青年教师成长。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依据文件指导精神,学院着力从机制上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科研任务设计与考核方式上进行探索,减轻青年教师非科研负担,确保夯实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青年教师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学院团队建设管理与考核办法,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依托团队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对于取得标志性成果的青年教师所在团队给予办公场地、建设经费倾斜支持;三是综合学科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需要,做好人才引智计划,结合学院学科方向特点有目的地柔性引进一批国字号人才,引导青年教师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拓展其学科、学术资源,同时打破年龄、资历限制,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通道。目前,以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责任状为导向、以新一轮岗位聘任为契机,学院已构建集年度绩效分配、团队考核、岗位聘任三者于一体,相互关联、有机衔接的教师考核与绩效激励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学科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为关键评价依据的青年教师成长“绿色”通道,激发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学院从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尝试建立一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深入贯彻OBE2.0理念,结合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并采用“企业出题、老师学生共同答题、企业阅卷”模式实现更为精准、专业的成果产出导向;二是统筹考虑学院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特点,以“企业人才定制培养”为切入点,将实践教学改革与产业学院建设、企业资源投入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与发展共赢;三是以学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对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改进,为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教务处处长 欧阳宁

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贯彻落实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决策,一是为学校做好参谋,研究国内外及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提供一些思路和可能性方案给学校作决策依据。二是为学院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按照“一院一策”的要求,指导学院落实好教务相关的内容和目标的达成;鼓励支持改革创新,配合制定和完善政策来服务学院解决相关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学院及时纠偏。

扎实做好审核评估工作。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一是强化立德树人的机制,促进学校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路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全员育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把握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在“主导”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满足。三是注重自评报告、线上评审和专家进校三个环节。协调各工作组完成自评报告、评建材料、校内督查等工作;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梳理、总结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案例;通过学院自查加督导抽查的方式,开展相关制度、教学档案、课堂听课等检查;做好审核评估专家线上评估和实地评估的准备工作。

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指导和服务各学院完成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引导各专业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规划,全面落实OBE理念,深化专创融合、跨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深入推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调整和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建设。

加强本科课程建设。指导和服务各学院按照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以学校立项建设课程为抓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大胆创新,有组织地分类开展新生研讨课程、新生项目式体验课程、进阶项目式课程、跨学科项目式课程、校企合作产业课程和挑战式学习课程等不同类型课程改革试点。激励科研团队、竞赛团队、科创基地管理教师、花江慧谷校企合作团队开发挖掘一批项目式课程,遴选优秀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项目研究活动。通过制度建设、多方激励、培训赋能、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各级监督,保障高质量完成,评选一批示范课程来带动更多的课程。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尝试创新班、特色班,以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X+国际治理、数学+X、计算机+X、人工智能+X等多种方式,培养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创新人才。

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结合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和“一院一策”,优化各类专项评估和检查,更好地发挥指导、服务和监督的作用。通过专项教学检查、日常教学检查、院级评估,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改进工作。通过优秀任课教师、校级教学名师、课程思政讲课比赛等评优选优活动,营造本科教学质量文化。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海鸥

新学期,新气象;新征程,新希望。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以“13568”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以“五驾马车”拉动学校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出台系列政策并开发信息化系统,激励中青年老师申报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上项目、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减轻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

联合筹建广西实验室“小高地”。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广西重点学科、广西唯一的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点和广西唯一智慧交通类区重点实验室等优势,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筹建“数智交通领域自治区实验室”,力争获批立项建设。

耕耘高水平科技奖项“示范田”。强化2023年广西科技奖申报项目质量把关与全过程跟踪,重点在“TFT显示面板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高精度北斗时空服务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向做好国家级科技奖项的培育工作;通过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拓展,深挖一级行业协会等社会科技奖申报渠道。

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器”。利用花江慧谷5号楼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吸纳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景良好、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的团队入驻基地进行优秀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和就地孵化,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挖掘人文社科科研“新动力”。盘活人文学院科研资源,加大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培育力度;改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激发人文科研创新动力;大力支持新文科建设,开辟科教协同育人新路径,鼓励文理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办好广西伦理学会换届大会暨学术年会,提高学校在网络思政、科技伦理等方面的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人文智库的咨政服务能力水平,产生一批人文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校长助理、桂电南宁研究院院长 孙希延

桂电南宁研究院在南宁市委、南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自成立以来,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特色优势,大力助推学校与地方共同高质量发展,构建校地合作新典范。新学期的工作思考如下: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南宁研究院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旗引领砥砺行、科技创新八桂兴”为党建特色品牌引领研究院高质量发展,与自治区科技厅、南宁市科技局以及南宁产投集团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明确建设目标和定位。初步确立“12345”工作目标:一是一个中心,坚持打造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的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科创中心;二是聚焦两个融合,学校与地方的融合,产教融合;三是做好三个提升,提升对产业的人才支撑,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服务吸附能力;四是四个目标,成为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一流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地和校地合作共建的标杆地;五是五个一流:成为一流的工作队伍,培育出一流的科研团队,培养出一流的科技人才,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成果转化出一流的朝阳产业。

深化科教和产教融合。一是积极构建“辅导员+产教融合引导员+导师”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与南宁市企事业单位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带领研究生深入到企业实习,做实学生入驻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实习工作,提升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中的历练,着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二是南宁研究院主动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流动机制,桂电南宁研究院面向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供兼职导师等岗位,企业面向研究院提供研究生实习、博士入驻等岗位,通过挂职、兼职等方式,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人才共享、流动有序。三是南宁研究院深度挖掘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产业研究、投资融资等社会资源,如依托校友会平台创立弘毅创新创业基金,推进校企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模式,提高成果转化率。

推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出台导师到院指导激励政策,鼓励导师到南宁来开展产学研合作,指导并带动研究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同时完善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导师每学期到院指导次数;对今后入驻研究院由研究院单独招收的学生按新办法管理;出台研究生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研究生院、本部二级学院及桂电研究院管理责任。二是举办“四有导师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遴选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导师,发挥企业导师工程实践经验及企业资源,着力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花江论道】第二期”以高质量引领新发展“链接:

【花江论道】第二期:以高质量引领新发展 -欧冠比赛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guet.edu.cn)